我国建成世界最大人胚胎干细胞库

25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9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报讯 (见习记者成舸 通讯员刘笑春 张曼芝)记者日前从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所长卢光琇带领科研团队,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干细胞库,可为干细胞治疗提供重要种子资源,并为解决胚胎干细胞应用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极具创新性、可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成果。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中心也相继在这里建成。
 
去年 12 月,国际著名期刊《自然 — 生物技术》发布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胚胎干细胞研究成果,包括 19 个国家 70 多所机构的科学家对 125 株人胚胎干细胞系的系统研究。其中,有 12 株来自中国,而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就提供了 10 株。
 
干细胞在医学界被称为 “ 万能细胞 ”,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但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人胚胎干细胞不但是研究人类发育、了解先天异常及单基因遗传病发病机制的唯一模型细胞,还可通过定向分化诱导,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
 
卢光琇团队通过发明大规模玻璃化冷冻装置和改进微量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技术,建立了适用于临床大规模细胞冷冻技术平台,解决了建库的关键问题。团队建立的人胚胎干细胞系已达 300 多株,使保存的早期微量细胞的复苏效率超过了 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基因完全纯合的人类孤雌干细胞系。
 
与此同时,卢光琇等建立了多种遗传病干细胞库,为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人类模型;在湖南率先建立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平台,并构建了 14 种疾病的 iPS 细胞系。此外,课题组证明了临床受精异常的废弃胚胎可作为正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系新的有效来源,从而为大规模建库奠定了理论基础。
 
获取人类胚胎干细胞需要使用人类早期胚胎,而这可能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为此,卢光琇还开展了人胚胎干细胞伦理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截至目前,卢光琇团队先后发表论文 400 余篇,出版专著 4 部,申请国际国内专利 9 项。
 
另据了解,今年 5 月,由牛津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邀请各国科学家共同撰写的干细胞遗传安全性方面的专著即将出版,而卢光琇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学者。该书主编认为,卢光琇的研究工作为该书带来了亮点。
 
《中国科学报》(2012-03-06 B1 综合)
正文完
 0
stemcellbio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stemcellbio 于2012-03-07发表,共计922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