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7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和退伍军人事务部圣地亚哥医疗系统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生成了由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衍生的神经元,随后将它们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体内生成了具有轴突的细胞,这些细胞数以万计的轴突几乎延展至动物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长度。
在发表于 8 月 7 日《神经元》(Neuron)杂志上的论文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神经科学系的 Paul Lu 博士和同事们称,人类 iPSC 衍生的轴突延伸到了损伤部位的白质,往往穿入邻近的灰质与大鼠神经元形成了突触。同样的,大鼠的运动神经元也穿过人类 iPSC 移植物形成了自身的突触。
更为重要的是,所采用的这些 iPSCs 是源自一名 86 岁的健康男性的皮肤细胞。这些结果为在脊髓受损的人体中刺激神经元生长开启了新的可能。
资深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神经修复中心主任、神经科学教授 Mark Tuszynski 博士说:“ 这些结果表明,内在神经元机制可以轻易地克服脊髓损伤建立的障碍,将许多的轴突延伸很长的距离,且这些能力甚至在由非常老化的人类细胞重编程的神经元中持续存在。”
在 Tuszynski 博士和同事们将皮肤细胞转化为 iPSCs 后,研究小组将 iPSCs 重编程为了神经元,把这些神经元放入到包含一些生长因子的基质中,然后研究人员再将它们移植到了脊髓损伤达 2 周的大鼠体内。
3 个月后,研究小组在大鼠脊髓中发现了成熟的神经元,神经纤维跨越长距离广泛的生长,通过了损伤组织甚至延伸到了大脑中。尽管移植神经元和大鼠神经元之间存在大量的联系,但动物肢体的功能尚未得到恢复。研究人员指出,几个 iPSC 移植物都具有一些疤痕,有可能阻断了有益效应。
Tuszynski 和 Paul Lu 以及合作者们,现正致力于鉴别利用来自患者自身细胞的移植物,转化神经干细胞疗法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最好途径。(来源: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