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中国干细胞产业优势面临挑战”

2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5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912 日中国新三板首家干细胞企业 ——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公司今天对外宣布挂牌。亲临庆祝仪式现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 皮萨里得斯提出,要保持中国已有的干细胞产业优势,亟需改革及更多的政企关注,并就干细胞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

2013年,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400 亿美元,据预测,2018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 1195 亿美元。目前,北美和西欧仍是最大的两个干细胞市场,分别占据了 44%38%的市场份额。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三大干细胞市场,占据 17% 的市场份额。

其中,中国的干细胞产业在全球具有一定的优势,已将其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表示,中国有近百家不同规模的干细胞公司,干细胞产业从上游的存储到下游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雏形已经形成。例如位于广州生物岛的赛莱拉干细胞科技公司作为首批专注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研究、存储及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不久前成为中国新三板首家成功挂牌的干细胞企业。从国际范围看,中国干细胞产业在临床研究方面暂居领先地位。2015年,中国干细胞产额收入将达 300 亿元。

不过,皮萨里得斯提醒,由于中国在医学等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明确和开发干细胞产业政策,中国干细胞产业已有的优势地位将受到一定的挑战。对此,赛莱拉公司董事长陈海佳认为,干细胞产业化已经不再是一个理想,而是在不久的将来拥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全球性产业,同时也预示着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个商机。

他表示,中国干细胞产业现在还在起步,行业蓝海的机遇与国家间竞争挑战并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在科学研究的推动下,国家政策有待不断明确和出台,让干细胞创新型企业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据介绍,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干细胞的应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未来,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使得人类不仅可以更好地研究自身发育进化的过程,也可以利用干细胞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方向。(来源:人民网)

正文完
 0
stemcellbio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stemcellbio 于2014-09-15发表,共计853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