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如何更好地培养iPS细胞

27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97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机体内的任何细胞类型。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开发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iPS),可以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细胞,使其回到类似干细胞的状态,重新获得强大的分化能力。这一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视为细胞替代疗法的新希望。

然而,目前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培养条件虽然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多能性,但也可能引入污染物,大大限制了这些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

   为此,日本 RIKEN 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个更好的 hiPSC 培养方案。他们发现,一种参与免疫应答的趋化因子 CCL2 能够替代干细胞培养中的传统生长因子,增强干细胞的多能性。这一成果发表在 Nature 旗下的 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上。

   培养 hiPSC 的标准方法需要用 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来维持其多能状态。在这样的培养条件下,hiPSC 其实更接近于外胚层干细胞(epiblast stem cell),而不是真正的胚胎干细胞。

  研究人员将培养基中的 bFGF 换成 CCL2 进行研究。他们发现,CCL2 也能够激活 JAK/STAT 通路,该通路与免疫应答和多能干细胞的维持有关。研究显示,用 CCL2 进行培养会增强多能性标志基因的表达。

  为了全面理解 CCL2 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分别用 CCL2bFGF 培养 hiPSC,并对二者的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他们发现,在 CCL2 培养的干细胞中,低氧应答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更高,比如 HIF2A (EPAS1)。这说明 CCL2 通过诱导类似低氧应答的反应,增强干细胞的多能性。这一发现将吸引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细胞压力(例如低氧)与细胞多能性增强之间的关系。

  领导这项研究的 Yuki Hasegawa 指出,“ 我们发现,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的基因与低氧应答有关。事实上,低氧在肿瘤发展和多能性维持中的确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提高 iPSC 的质量,推动这些细胞在再生医学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还显示,与 bFGF 相比,CCL2 培养的 hiPSC 分化效率更高。人们可以利用 CCL2 实现无滋养层细胞的 hiPSC 培养,防止病毒或其它污染物对干细胞产生影响。为了更好的利用 CCL2,培养质量更加稳定的人类 iPSC,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培养皿,其上覆盖着连有 CCL2 的微珠。(来源:生物通)

正文完
 0
stemcellbio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stemcellbio 于2014-06-27发表,共计979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