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通过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患儿出院

3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0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未满一周岁的纪俭园宝历经波折之后创造了生命奇迹,在医护人员、父母及社会爱心人士的陪伴下,从生的渺茫顽强地走向了重获新生,成为国内首例通过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患儿。2015 年 11 月 11 日是纪俭园宝成功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满百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其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康复出院庆祝活动。
河南女婴纪俭园宝出生于 2015 年 1 月 26 日,出生第 8 天就出现了反复腹泻、间断高热,每天要拉黄稀便 10-20 次,有时还伴有粘液。同时,还有呕吐、咳嗽等症状。父母四处求医情况未见好转。此前,其父母还生过一个女孩,因同样症状生后 5 个月夭折。
2015 年 3 月 17 日,纪俭园宝一家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经过系列检查,怀疑克罗恩病及免疫缺陷,后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白介素 -10 受体基因缺陷可能。消化科主任黄瑛说,纪俭园宝是国内靠基因诊断(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诊断的最小的炎症性肠病患儿,如此小的病例在全球也属罕见,唯一的救治方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帮助弥补基因缺陷、控制病情。6 月 4 日,从上海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传来好消息,纪俭园宝脐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在血液科、外科、营养科等团队的密切支持下,纪俭园宝于 6 月 23 日转入血液科继续治疗,7 月 31 日成功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说,纪俭园宝的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其中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而儿童则以克罗恩病居多,这类患儿临床主要是反复腹泻、肛周炎症等,用常规手段治疗效果不佳。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往往存在着基因突变,最常见的就是 IL-10 受体基因的突变。纪俭园宝也是这个病因。
黄瑛教授说,据了解,世界上采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的报道最早出现在 2009 年的英国,到目前为止有报道的大约有 10 例,其中大多数是骨髓移植。“ 我国大陆地区对这种疾病的报道较少,此前曾有一例,但没有移植,患儿最终因并发症死亡。这次儿科医院组织了消化、血液、外科、营养、分子诊断、免疫、影像、病理、护理等多学科团队联合攻关,首次成功完成了对患儿的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首例,国际上也未到报道。现在小园宝缺陷的基因经复查已经恢复正常。” 血液科主任翟晓文教授介绍到:“ 迄今为止国际上报道的 10 余例类似病例,多釆用骨髓移植,肠道功能多在移植后半年左右恢复。而我们首次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小园宝移植后 3 个月,临床症状已明显好转,大便一天一次,体重逐步增加。已经不需要静脉用药,血像完全正常。”(来源:腾讯新闻)
 
正文完
 0
stemcellbio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stemcellbio 于2015-11-13发表,共计1066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