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ell Biol :染色质相关蛋白在涡虫成体干细胞调控及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03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国际权威细胞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发表了健康所荆清课题组题为 “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 promotes self-renewal and triggers regenerative proliferation in adult stem cells” 的最新研究结果。该研究揭示了染色质相关蛋白在涡虫成体干细胞调控及再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

淡水涡虫(Planarian)被切割后,身体的一部分依然能再生出一个完整的涡虫。其强大的再生能力依赖于体内丰富的成体干细胞(约占总细胞数目的25%)。涡虫是最简单的三胚层起源的生物,超过80%的基因与高等生物同源,相关研究对于理解高等生物的干细胞调控,及神经、肌肉、生殖、肠道等系统的再生机理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涡虫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RNAi筛选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但其再生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理并不清楚。

研究组引进了国际通用的地中海涡虫(Schmidtea mediterranea)单克隆品系,发展并完善了涡虫研究平台,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博士研究生曾安等结合RNAi筛选等技术,系统地开展了成体干细胞介导再生过程中染色质调节机制的研究。通过克隆并筛选205个染色质相关蛋白,研究人员发现,至少有12个染色质相关基因参与调节涡虫再生过程。有趣的是,涡虫的HP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同源基因HP1-1特异性地表达在涡虫成体干细胞中,对再生过程中新生芽基(Blastema)的长成是必需的。当HP1-1被敲低后,干细胞自我更新受到抑制并导致其过早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涡虫受到损伤时,HP1-1与介导基因转录延伸(Transcription elongation)FACT复合体互作,上调增殖相关基因Mcm5的表达,从而促进损伤后涡虫成体干细胞的增殖反应,并起始再生过程中芽基形成。通过研究组建立的涡虫特异性抗体、芯片及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等实验手段,揭示了表观遗传学调控涡虫再生的机理,并阐明了HP1-1调控干细胞行为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深入研究表观遗传机制调控成体干细胞及再生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曾安同学因该研究而获得2012Keystone symposium干细胞年会授予的Future of Science Fund scholarship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及中国科学院资助完成。(来源:生物谷

正文完
 0
stemcellbio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stemcellbio 于2013-05-08发表,共计1030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