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两PI连发Cell,Cell Res文章解析新机制

28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11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和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杨力研究组合作,揭示了 RNA 编辑修饰酶 ADAR1 作为 RNA 结合蛋白调控 miRNA 产生,并调控人源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的新功能和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 Cell Research 杂志上。4 f% m" K7 F2 z7 O+ T/ g" W
       
这项研究利用建立的人胚胎干细胞定向神经分化体系为模型,通过抑制其表达,在全转录组水平系统研究了 ADAR1 对人胚胎干细胞定向神经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降低 ADAR1 的表达并不影响人胚胎干细胞的干性,但降低了其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潜能。
       有意思的是,抑制 ADAR1 的表达,显著地改变了人胚胎干细胞定向神经分化过程中重要 mRNAmiRNA的表达,但是 mRNAmi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并不依赖于 ADAR1RNA编辑活性,而是由其 RNA 结合蛋白能力决定的。进一步机制研究证明,除了 A-to-I 催化活性,ADAR1还具有 RNA 结合蛋白功能活性。ADAR1可以直接结合前体 miRNA(如pri-miR302 等)的茎环结构,调控与干细胞干性维持和命运决定相关的 miRNA(如miR302 家族等)的加工成熟,进而改变了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 ]

这一研究结果在全转录组水平阐明了 ADAR1 作为 RNA 结合蛋白调控 miRNA 产生、并促进人源胚胎干细胞定向神经分化的新功能及其机制,对深入探索 ADAR1 在人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意义重大。
+ ^; 同时这两位研究人员早先也在 Cell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Microexons Go Big” 的评述性文章,对神经特异微小外显子剪接调控机制进行了点评。
6Q-  人类外显子的平均长度约为 150 个核苷酸,一直以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微小外显子(小于 51 个核苷酸,最小可至 3 个核苷酸)的存在、剪接调控、及其功能作用等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 M
:k# i&两个研究组在 CellGenome Research上独立发表了两项令人振奋的研究结果,对微小外显子在不同物种中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系统发掘,深入揭示了神经特异 RNA 结合蛋白因子对微小外显子正常剪接调控的重要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微小外显子正常剪接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而异常剪接调控则可能导致了多种神经性疾病,如自闭症等。6 Y4 I" y& g" T) z2 I
:   H’这两项工作不仅揭示了体内广泛存在的微小外显子剪接调控及其重要功能作用,更为深入研究(物种差异的)可变剪接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微小外显子水平的)基础。陈玲玲研究员和杨力研究员介绍了这一成果, 并指出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揭示神经发生,以及自闭症等疾病背后的作用机制。(来源 : 生物通)

  

正文完
 0
stemcellbio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stemcellbio 于2015-03-05发表,共计1115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