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7岁时移民加拿大的马桂宜 2003 年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 加拿大 ) 取得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硕士学位后回流香港,2007年于香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范畴为肝及食道癌干细胞的鉴定、特性分析、分子表达谱和靶向治疗,在基本科学指标被列为前 1% 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
马桂宜的祖父母分别死于食道癌及肝癌,加上该两种癌症在东南亚十分普遍,激发她从事有关研究。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显示,香港十大致命癌症中,肝癌位列第三,食道癌排行第十。
马桂宜读博士时已集中研究导致肝癌的干细胞,期间发现蛋白 CD133 是肝癌干细胞的标记物。其研究团队测试了 100 个肝癌干细胞组织,发现约 90% 内有CD133。
团队用老鼠做实验,结果显示有 CD133 的肝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的抗药性比一般癌细胞更强,并令肝脏复原需时更久。
团队收集的数据则显示,病人的组织内 CD133 愈高,存活率亦愈低。不过,由于 CD133 是在细胞内找到,要以 CD133 来诊断癌症并不方便,故肝癌仍须依赖抽血诊断。
团队用分子表达谱了解肝癌干细胞的讯号通道,发现肝癌干细胞有多个讯号通道不受控制,导致癌细胞不断复制、生长,并令癌细胞有抗药性,易于复发。团队的目标是多了解肝癌干细胞的讯号通道,从而针对失控的讯号通道,找到更有效的标靶疗法,减低癌细胞的抗药性,令癌症不会复发。
马桂宜说,团队将与港大不同部门,甚至可能与药厂合作,继续研究,但要去到制药的层面,估计最少需要 10 年时间。她说,获颁 500 万港元后,团队可做更多大胆的试验,例如购入基因改造的老鼠作实验之用。
马桂宜说,研究最困难的地方是拿取肝癌病人组织的标本。团队每次要在病人做完手术后立即拿取他们的标本做研究,这个过程不时要在深夜时分进行,直到半夜三更才结束,十分辛苦。
谈及香港对科研的资助,她认为,香港的限制是科研人员只可走学术道路,没有药厂参与科研,但特区政府已经非常支持科研。(来源:中国新闻网)